close

記得小時候,班上也有很活潑,甚至很調皮讓老師很頭痛的孩子,但以前的老師最多只是覺得可能是環境的問題,也可能是家裡教育的關係,勤勞一點的老師,會找方法引導孩子,還會安排家庭訪問來跟家長一起努力,協助孩子改善問題。而最差的狀況就是老師無力處理,直接放棄。

然而,現在過動這詞,似乎有點太氾濫。我相信醫學上出現這名詞,原意是想幫助孩子,但時至今日,卻總是聽到有老師只要覺得孩子不乖不聽話,就說他是過動兒,好一點的老師會說只是懷疑,然後協助家長如何確認,甚至陪同家長一起幫助孩子;但也有老師一旦認定孩子過動,就直接貼標籤了!

 

當孩子被老師說是過動......

還記得,兒子上小學才剛開學兩個月,老師就說原本老師罵他他還會聽,但後來他都一副不想聽的樣子。(怎麼不試想如果自己每天都被罵,是否也會這樣?)

那時候,老師說叫我帶兒子去參加兒童職能訓練,為娘的其實當時也不懂那是什麼,後來研究了一下,雖然覺得難以接受,但為了不當恐龍媽媽,也覺得兒子有他在學校需要調整的地方,所以最後為娘的還是配合老師,把職能訓練當作才藝課來上。

上了將近一年的職能訓練後,說實在話為娘的也跟訓練師學了很多跟孩子溝通相處的方法,兒子在各方面也進步非常多。二年級剛開學時,老師還說兒子越來越聽話了,沒想到才過不到兩個月,老師突然拿一張滿滿紀錄著兒子上課小狀況的紙,然後跟我說他上課不是玩橡皮擦就是自己寫生字不聽課,跟我說兒子過動需要看醫生吃藥!

那時候,為娘的剛歷經父親癌症過世與公公心肌梗塞需要換心的家庭巨變,再聽見老師這麼說,實在有種快崩潰的感覺。一直不斷思考著自己該怎麼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?後來,為娘的帶著兒子去看了兒童心理科,還記得當天跟醫生共聊了一兩個小時,期間兒子偶爾在旁晃著腳丫坐著等,偶爾回答心理醫師的問話,最後醫生說初步看來兒子應該不是過動(不然很難坐這麼久的),但如果要有證據給老師看就要安排測驗,可是測驗必須要排到四個月後,在這之前,要是擔心老師對兒子的看法(醫生看出媽媽壓力很大啊),可以先開”利他能”給兒子吃,藥效只有四小時讓他在學校降低活動力,而且沒有副作用。

那時為娘的真的手足無措,不希望自己還沒努力就放棄,直接幫兒子轉學了事,但也不想這麼隨便就讓兒子吃藥。所以還是嘗試著引導孩子在學校盡量表現好,嘗試著跟老師溝通看看是否改變對兒子的管教方法,但無奈的是,努力了半年,發現老師的觀念已根深柢固,甚至別人在走廊撞到兒子,兒子的臉擦撞到柱子受傷,她也只想到叫兒子以後不要在走廊奔跑,不然撞到害別人受傷就會很麻煩!最後,為娘的還是決定幫兒子轉學了,而且辭去工作,希望好好陪伴兒子度過轉學的適應期。

 

成長路上孩子正在學習,請多給他們一點時間和耐心

很開心的是,兒子轉學後遇到一個很懂得替學生和家長著想,很懂得將心比心的好老師,她溫柔而堅定的引導著兒子,讓他知道哪些事不能做是為什麼,也讓他知道做錯事該怎麼改進,兒子在她的教育之下,一天比一天更喜歡上學,表現也一天比一天更好。

為娘的很慶幸,當初沒有累過頭,盲目的讓兒子吃藥度過在學校的日子,當然,這幾年也看了某些真的是需要藥物協助的孩子,如果真的對孩子有幫助的治療,家長還是要好好配合。但如果孩子只是活潑好動卻遇到不能理解孩子的老師,希望家長能為了孩子勇敢一點。

真心覺得,每個孩子個性不同,需要不同的方式來引導,想想,我們以前不也是跑跑跳跳長大的?這個年紀的孩子不愛跑跳玩耍,父母才會擔心吧?我們該做的,是讓孩子學會思考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,而不是只想要他們「聽話照做」,我們該想的,是要如何引起孩子想學習的興趣,而不是只希望他們「安靜坐好」。

成長的路上孩子正在學習,如果每個大人都能試著看見孩子的好,給他們多一點時間、多一點耐心慢慢教養他們,相信孩子一定可以感受到大人的用心,也會更願意努力學習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親子 過動 親師溝通
    全站熱搜

    咪妮m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